拆迁安置房是指在政府进行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建等项目时,因为需要征收民居住宅,为了保障被征收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政府按法规规定寻找和拨付集中安置的住房。按照国家规定,拆迁安置房将以货币补偿和入住拆迁安置房两种方式进行安置,其中入住拆迁安置房的面积是一项关键的考核标准。
那么,拆迁安置房的面积到底可以分得多少呢?根据目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拆迁安置房在城市与农村领域的分配标准存在一定差别,尤其是针对大城市的安置政策经常受到地域性、资金、规模等条件的局限性。下面是具体分配情况:
1. 在城市地区征迁的房屋,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者安置在拆迁安置房。如果选择前者,征收价款应当明确房屋基准地价和补偿标准,如果选择后者,根据征收的房屋面积和房屋的类型,补偿标准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廉租房: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拆迁安置房都是廉租房。廉租房的标准是,对于被征收人的人均住房面积,大城市1.5-2平方米,中小城市则有所放宽,一般在2.5-3平方米之间。因此,如果被征收人选择拆迁安置房,那么分配的面积就是家庭成员的人数*人均住房面积。
例如,一家四口选择拆迁安置房,那么分配的面积就是4*2平方米=8平方米。因此,被征收人在城市地区选择拆迁安置房的话,分配到的面积通常是比较小的。
(2)公寓式住房:如果征收房屋面积小的话,有些城市会提供公寓式住房。这种住房分配方式比较特别,家庭成员一般均以为面积分配。
例如,被征收人一家四口选择拆迁安置公寓,公寓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因此可能会把公寓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大约25平方米,这样每人分到的面积就相对更大了。
(3)商品房:被征收人也可以选择拆迁安置后购买商品房。这种情况下,购买面积依然与家庭成员数有关,缴纳商品房款即可获得房屋所有权。
2. 在农村地区拆迁的房屋,则针对安置面积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和拆迁情况进行面积科学合理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被征收人一般可以通过与征收部门协商,获得一个科学合理并符合当地标准的分配面积。
总体上,拆迁安置房分得的面积并没有特别的定量范围,但是一般很难达到被征收人原有房屋的标准。被征收人选择商品房购买的话,可以获得比较大一些的面积,但相应的费用也更高。尤其是在城市拆迁的情况下,一般会以廉租房的形式提供拆迁安置房,分配的面积相对较小,需要被征收人进行实际权衡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