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其家庭户口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的集体土地上,用于建造住房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及其他生活服务等活动的土地。由于中国农村宅基地的不完善,自己修建农村宅基地是否合法存疑,下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归属不完备,宅基地不是农户的私有物产,而是称为“非农业用地”,仅具有居住和生产功能,这意味着农村宅基地问题不仅涉及房产和土地,还需要关注农户的生活和发展。虽然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但它又比集体土地要有寸土必争的意义。虽然农村宅基地的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清,但是其使用权是有相关规定的。
据国家林草局颁发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农户可以占有、运用、支配自己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宅基地,这就是说,农户可以在符合宅基地管理规定的条件下,自行打造宅基地,进行自我扩建、改造或维护。但是,为了避免涉及违法问题,农户在修建时还好注意以下几点:
1.遵守法律法规。农村宅基地的修建和使用还有一些法律规定,例如居住建筑物的高度、面积等,不得超出规定。同时不可以违规占用公共绿地、交通道路等。
2.先获得相关权益。农户要先拥有自己的宅基地,然后申请对该宅基地进行修葺或扩建等工作,获得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和认可,再开展相关工作。
3.保障环境与安全。修建农村宅基地时,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与平安建设,以免损害村庄生态环境与个人安全。
综上所述,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农户是可以自己修建农村宅基地的。但是也需要谨慎处理涉及法律和社会责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