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拆迁安置费是政府为了实施城市更新、扩建城市规模而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拆迁安置费按照国家标准,由政府向被拆迁人(房屋业主、佃户、租户等)给予一定的补偿,用以解决被拆迁人的居住、生产条件。
拆迁安置费从被拆迁人同意签订《协议》,开始计算。安置费的计算基础是被拆迁人的房屋实际面积及其所处区域的价值。拆迁安置费的基本标准是被拆迁人的房屋实际面积,每平方米最低不低于当地同类楼盘的造价,计入拆迁补偿点数。
从拆迁到安置需要一定的时间,政府则根据这段时间给予安置补偿金。拆迁补偿期限是根据各省、市、区及地理位置不断调整的,一般维持5年以上,最多不超过10年。在此期间,政府将购买或者建设住房或商住空间,供被拆迁人选择匹配的档次的住房或商住空间。根据被拆迁人的意愿,一次性地将拆迁安置费到户发放,或将其直接用于购买或租赁住房或商住空间。
综上,拆迁安置费的计算基础、计算方式已经被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释清楚。不同地区的安置标准是有所不同的,但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尽力保证拆迁安置补偿满足被拆迁人的需求。由于拆迁安置费的计算和实施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因此,在进行拆迁安置人员的补偿的时候,政府部门需要广泛征求被拆迁人的意见,以便制定更加合理的补偿方案。同时,被拆迁人也应该明确自己的权益,保持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