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村宅基地是指建设住房或者其他农业设施所需的土地,是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基地。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流动,很多农村宅基地不再被需要,同时需要资金的农户会将其卖出。但是,如果卖掉宅基地后,农户仍需要继续居住在农村,那么是否还能申请宅基地呢?
首先,根据《农村宅基地条例》,宅基地是农户的生产生活基地,不是资产,不得出售、抵押、转让或者被征收。因此,如果农户卖掉宅基地,就意味着放弃了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不再享有宅基地建设和使用的权利。
其次,卖掉宅基地后,农户如果还需要在农村生活,可以向当地村委会或者农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其他可建设的土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申请的宅基地的面积、位置、用途等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需要符合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批机制。
最后,如果农户已经搬迁至城市,但又想在农村购置宅基地,那么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应该是当地户籍人口,因为宅基地的享有权是与户籍相关的。其次,需要符合当地政策的规定,比如需要缴纳相关费用、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等。
综上所述,卖了农村宅基地后,如果农户仍需要在农村生活,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其他可建设的土地,但是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当地政策的要求。同时,如果农户不再拥有户籍或者不符合相关政策规定,那么申请宅基地就可能是一个较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