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中的债务分割是离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夫妻双方的财产分割和债务承担问题。因此,在制定离婚协议时,债务的分割一定要慎重考虑,避免影响到后续的生活和经济状况。
首先,夫妻双方应该将所有的债务做一个详细的清算和了解,包括房贷、车辆贷款、信用卡债务、个人贷款和其他债务等。同时,在清算债务时,还需要确定债务的性质和承担方式,例如债务是夫妻双方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是由谁承担还款责任等。
根据我国离婚法的规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并对共同债权债务问题妥善处理。因此,离婚协议中的债务分割原则上应该是夫妻双方平等分担,根据各自的财产和经济状况来决定分担比例和方式。
当双方分担比例产生争议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分配:
1.先分清“承担原则:对于共同债务,谁欠款、谁有还款能力,谁就应该承担还款责任。
2.“维持原则”:离婚后,如果希望继续使用某个共同财产,如房屋或车辆,则相应的贷款义务也可以由使用方负担。
3.“贡献原则”:根据离婚前双方在家庭中的贡献情况,可以合理分配贷款责任。
4.“能力原则”:根据离婚后双方的经济状况,可以合理分配贷款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离婚协议中的债务分割必须要遵循法律和法规,不能违背法律规定和公共道德。如果离婚双发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可以通过律师进行调解或诉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