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挪用公款、非法占有或者挪用公款进行赌博、投资等行为的行为,给国家和群众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挪用公款罪的额度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而定,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规定。
在中国刑法中,挪用公款罪的额度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根据不同的情节,法律规定了以下五种罪行:
1、情节较轻的,挪用公款数额在5000元以下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以并处罚款;
2、挪用公款数额在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者其他货币数额在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款;
3、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或者其他货币数额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款;
4、挪用公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或者其他货币数额在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者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罚款或者没收财产;
5、挪用公款数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或者其他货币数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处死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罪的额度是根据公款数目来定,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大小,法律规定了不同的惩罚。这不仅对于预防挪用公款行为有所警醒,也保护公共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