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指的是利用公共财政资金、国有企业资产或者其他公共财产而非法占有的行为。在我国,挪用公款属于刑事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
在法律意义上,挪用公款金额是累计计算的。这意味着,在挪用公款的行为中,无论是一次性挪用还是分多次挪用,只要挪用的金额达到了一定的数额,就将被认定为犯罪。具体金额标准如下:
1、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应当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2、累计数额在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应当以诈骗罪或者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刑事责任;
3、累计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应当以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
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挪用公款的数额越大,犯罪的性质和后果也会越严重。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金额是累计计算的,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不仅要依法加强刑事打击,还需要从制度建设和监管措施等方面入手,加强防范和惩处,严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