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属于贪污罪的一种形式。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的定罪和量刑应该依据以下因素来考虑。
首先是挪用公款的数额。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较小,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应该是轻微的行政处罚。而如果数额较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数额标准,就属于犯罪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本案中挪用公款为17万元,属于较大数额,将会受到刑事追究。
其次是挪用公款的目的和情况。如果挪用公款是出于正当目的,例如解决急需的紧急情况或支持重大的公共事业,与任何贪污行为的目的和情况都不同,这种情况会对定罪和量刑产生影响。
再次是是否主动退赔或者积极赔偿的态度。如果挪用公款发现后能够主动退赔或者积极赔偿,法院将视情况判处较轻的刑罚,这也是情节较轻的体现。
综上所述,针对挪用公款的行为,法院会根据其数额、目的、是否退赔等方面加以考虑,最终定性为贪污罪且量刑较重,如有情节可以从轻量刑,从而达到惩罚犯罪、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