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离婚程序中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决定了离婚后双方的财产分配、子女抚养、赡养等一系列问题,协议签署后也意味着离婚程序基本结束。但是,离婚协议只是一种协商妥善解决离婚纠纷的方式,并不等同于判决裁定。因此,在离婚协议签署后,仍需进一步起诉或办理司法程序,以便确认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
一方面,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使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现实中也会出现很多纠纷。例如,前夫承诺赡养孩子,但协议签署后又不愿执行;或者双方协议财产分配方案被指存在漏洞,现实中出现了许多争议等等。此时,离婚双方就需要通过起诉或办理司法程序,以便确认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若只依靠离婚协议而没有得到司法程序的确认,则一方随时可能违反协议,甚至以此来虐待另一方,不利于解决离婚后的问题,会带来更多的困惑和痛苦。
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离婚双方协商达成的协议不具备法律效力。例如,没有明确规定抚养子女的费用、没有明确财产分配具体比例、未经过法定诉讼程序的协议等等。此时,离婚协议就不能成为解决纠纷的依据,而需要对协议进行调解、仲裁或者起诉等方式,以便确认协议的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只是解决离婚纠纷的一种方式,而非最终有效的法律文件。在签署离婚协议之后,离婚双方还需要进行确认,才能使协议产生法律效力,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离婚协议签署后,还需要将其提交法院审理或者起诉等方式,以便将协议确认为有效的法律文书,使离婚后的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