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挪用公款这样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最高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具体的判罚情况,需要考虑到犯罪的情节和后果等因素,比如以下几点可能会影响判罚结果:
1. 挪用的金额数额:挪用公款26万,虽说金额不算大,但也不是小数目。此外,如果涉及的资金更多,判罚可能会更重。
2. 涉及的职务和权力: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公务员、法官、检察官等拥有特权的人员,其行为可能会更受到谴责。
3. 是否具有自首情节: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认罪认罚,可以适当从轻处理。
4. 涉及的后果:如果挪用公款导致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判罚可能会更重。
总的来说,26万的挪用公款犯罪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至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严重或者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则可能会得到更重的惩罚。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悔罪表现等因素,这些可能会对判罚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