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离婚协议亦有新规定。其规定,离婚协议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也不得损害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中,也规定了哪些情况下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1. 损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离婚协议无效
若离婚双方存在未成年子女,离婚协议必须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如抚养费、探视权等问题需要得到合理解决。如果离婚协议对未成年人的权益未作出充分保障,或者损害了未成年人的权益,则该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2. 违反法律规定的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离婚协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离婚协议违反法律规定,例如无理由离婚、财产分割违反行政法规的规定等,该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3. 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签署离婚协议时受到欺诈、胁迫、误解等情形的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签署离婚协议时,如果受到过度欺诈、胁迫、误解等情形影响,导致签署了不合理、不公正的离婚协议,该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4. 对公序良俗有违背的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公序良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准则,如社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等。如果离婚协议中存在不符合公序良俗的条款,如出卖身体、以身相许等,该离婚协议是无效的。
总体而言,离婚协议是离婚过程中的重要法律文件,离婚双方在签署离婚协议时必须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尊重对方和未成年人的权益。如果离婚协议违反法律法规,对一方或多方权益不公等,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导致离婚过程变得复杂。因此,签署离婚协议前,双方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离婚协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