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在离婚时达成的合意协议,包括财产分配、子女抚养、探视等方面的约定。在我国离婚制度中,离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仅有离婚协议的存在并不能直接判定离婚,因为离婚协议必须依法生效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离婚协议需要经过公证或法院审判。公证是指将离婚协议书提交公证处进行公证,公证处依法确认协议书符合法律规定后,将公证书发给当事人。公证书即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离婚协议。如果未进行公证,无法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效力。
其次,离婚协议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例如在财产分配方面,离婚协议应当遵循《婚姻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对妇女和子女的保护规定。如果离婚协议违反法律规定,法院将不予认可。
最后,离婚协议需要夫妻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如果离婚协议是强制或不公平的,夫妻双方并未真正达成协议,这种协议也是无效的。此时,法院将不予认可,需要重新协商离婚事宜,或通过法院审判离婚。
总之,离婚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真实意愿等条件,经过公证或法院审判才能生效。在离婚协议方面,建议夫妻双方在离婚前进行充分沟通,理性协商,避免离婚协议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