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依靠职权或职务便利,将公共财产非法私分或占用用于不正当的目的。这是一种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一般来说,根据挪用公款的情况和数额大小,可以在刑事和行政两个方面进行处罚。在刑事方面,挪用公款属于经济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应当以受贿罪定罪处罚。如数额巨大,涉嫌犯罪数额的罪名,其可能涉及到禁止权利、没收财产等法律措施的处罚。 在行政方面,挪用公款则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行为,符合相关规定时可以对挪用公款行为人进行纪律处罚。如果有职务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相应机关应当视情节严重程度相应予以调离岗位、停职检查或开除。
因此,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犯罪数额越大的,其犯罪性质也就越严重。应当及时查处,依法严肃处理,维护国家法制和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