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一种在离婚后对双方财产分配、子女抚养等方面达成协议的法律文件。对于离婚夫妻来说,签署离婚协议可以快速结束婚姻关系,以及避免过度的争执和繁琐的诉讼程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离婚协议上的财产条款可能会失效。
首先,在双方签署离婚协议时,如果某方在签署协议时存在诈骗、欺诈等不当行为,那么协议上的条款就会失效。例如,如果一方对另一方隐瞒了某笔不良财产,导致对方在协议中分配不到应得的财产,那么这个协议就无效。
其次,离婚协议上的财产条款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否则也会失效。例如,如果协议中规定了对子女的虐待等不当条款,就会失效。同时,在财产分配方面,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两个人所得的财产分配比例应基于双方财产、财力状况、子女抚养等因素进行公正合理的考虑。
最后,离婚协议上的条款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也会失效。例如,离婚协议中不得规定对子女的不当处置或未按照法定程序对子女行使抚养权;离婚协议中不得规定违反合同、违法经营等行为,否则这些条款也会失效。
综上所述,离婚协议上的财产条款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符合公序良俗,并且要求双方以公正合理的方式进行财产分配,才能生效。如果离婚协议中的财产条款存在不正当、不公正的情况,就会失效,需要重新协商或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