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因此法律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负有保管、管理公款、公物或者集体资产职责的人,挪用公款、公物或者侵吞集体资产的行为。挪用公款罪的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进行量刑和判断。
从法律上看,挪用公款的数额越大,其所涉及的法律责任和量刑也就越严厉。一般而言,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在两万元以下,那么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该行为属于情节较轻的挪用公款罪,可能被判处拘役、罚金等轻度刑罚。如果挪用公款的金额超过两万元,那么可能会被判处一定期限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
除了所涉及的金额以外,判断挪用公款罪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犯罪的持续时间和次数。如果挪用公款的时间很长,或者是多次挪用,那么其情节就会更加严重。
(2)犯罪者的身份和职务。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等高管,其权力和职务所涉及的公款也就更大,其危害性也就更大,其刑事责任也会相应加重。
(3)挪用公款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的危害。如果挪用公款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刑罚也会更重。
所以说,挪用公款两万如果情节比较轻微的话,就可能被判处一定的轻度刑罚,但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因此,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有侵占和挪用公款的行为,遵纪守法,秉持良好的公民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