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地区,农民用于居住和生产的土地。在法律上,宅基地属于农民自有产权范畴。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中国家庭结构的传统特点,祖辈对后代的关爱与法律对宅基地继承的规定产生了冲突,因此在宅基地继承问题上,许多家庭会愿意挪开亲戚关系,把宅基地留给后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重视家族传承,祖孙代代相传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因此在中国农村地区,很多家族的宅基地是代代相传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和祖父母无法把宅基地给外孙子。
根据《家族继承法》的规定,在原则上,宅基地应该优先留给自己的子女和嫡系亲属。但是如果父母或祖父母死亡时,子女和嫡系亲属已经全部死亡,这个宅基地就应该留给最近的直系亲属;如果最近的直系亲属是外孙(女)子,那么他(她)有权继承宅基地。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宅基地用途的限制,外孙子或外孙女在继承宅基地时,必须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比如必须是中国籍公民,年龄满18周岁等。
总之,农村宅基地在继承方面的规定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宅基地用途的限制、法律规定等等。如果父母或祖父母希望把宅基地留给外孙子或外孙女,那么应该在生前尽量明确继承事宜,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亲戚间产生困惑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