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任职人员以职权或职务之便,将公共财产或公共利益用于个人或其他非法目的上。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犯罪之一,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受到非常严格的打击和制裁。因此,要想知道挪用公款多少会犯罪案件,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将被定罪处罚。其中,数额较大的标准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且不满50万元的,被视为数额较大;挪用公款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则被视为巨额罪。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国有资产的占用、挪用、私分、侵占等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除了挪用公款,对国有资产的占用、挪用同样也是违法的。
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挪用公款具有多种形式,例如:贪污、受贿、行贿、侵占、挪用、私分、滥用职权等,因此在定罪处罚时将综合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具体情况和数额大小。通常来说,仅仅是挪用公款的行为并非足够构成犯罪行为,必须同时存在恶意、情节严重等因素才会被定罪。例如,若公职人员挪用公款用于家庭生活支出,且数额较小,可能仅仅需要进行行政处罚或纪律审查。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多少会犯罪案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守宪法法律的规定,严禁挪用公款,从而保障公共财产的安全,并同时不断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加大打击力度,将挪用公款的行为最小化,维护国家的法制和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