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是夫妻离婚后达成的一种协议性文件,用于解决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配、子女抚养、赡养老人等问题。然而,有些人会利用这个机会来逃避债务,通过离婚协议书来将财产转移或债务转移给对方,以此来逃脱相应的经济责任。那么,这样的离婚协议书真的有效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中国,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配是按照《婚姻法》相关规定进行的,而不是由夫妻自行制定离婚协议书来规定的。同时,在离婚协议书中规定的内容也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离婚协议书是无效的。
其次,如果离婚协议书中存在逃避债务的情况,那么这样的协议是无效的。根据《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法》相关规定,债务人在债务未清偿前,不能擅自变更债权人,也不能擅自变更债务。因此,夫妻在离婚协议书中转让对方的债务,不仅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且也不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是无效的。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夫妻离婚后的财产分配应当公平、合理、合法。如果一方利用离婚协议书逃避债务,会对债权人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在法律上是违法的。因此,建议夫妻在离婚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财产分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