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侵害了公共财产利益,损害社会治安和社会公信力。根据《刑法》规定,在挪用公款的情况下,应当受到刑事追究。那么,挪用公款15万元应当如何判刑呢?
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根据数额的大小来判定罪名的轻重。在不同数额的情况下,判刑情况也不相同。15万元是一笔较大的数目,如果牵涉到的情节比较严重,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刑。如果情节比较轻微,则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理。
一般来说,挪用公款15万元的行为可以被定性为挪用公款罪或者盗窃罪。挪用公款罪是指用职务便利侵吞、挪用或者转移国家机关或者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它社会组织的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非法侵占他人所有的财物的行为。在这两种罪名中,挪用公款罪的应由于该行为是在职务范围内进行的,所以其罪过更为严重。
对于挪用公款罪,刑法第二百八十一条规定:“挪用公款、盗用公款、非法提取公款、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如果挪用公款行为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情况,那么最高可判五年有期徒刑,最低则为拘役。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罪只要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情况,也就是达到15万元以上,那么就会面临较为严重的法律制裁。因此,挪用公款的行为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打击。任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严厉的打击,这样才能够遏制恶性犯罪行为的发生,保障社会治安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