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居民所有、使用的宅基地进行登记、测绘、评估、验收等各项程序,明确宅基地的界址、面积、权属归属等信息,确保农村居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得到合法保障。
目前,农村宅基地确权主要由县级以上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来说,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学校、扶贫工作队、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是宅基地确权的基本工作组织。县级土地管理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负责策划、组织宅基地确权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宅基地确权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统计宅基地确权的结果,并上报上一级政府。
农村宅基地确权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提前公示:政府在宅基地确权实施前,应提前公示相关工作内容、程序、标准等信息,并征求农村居民的意见。
2.征集资料:相关部门应向农村居民征集与宅基地有关的资料,如土地证、地图、家庭成员情况、土地流转信息及用途等。
3.实地测量:根据征集的资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宅基地的实地测量。
4.绘制地图:根据测量结果,在地图上绘制宅基地的边界。
5.审核验收:县级以上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开展宅基地审核验收工作,验收审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
6.颁证发证:通过审核验收后,政府将颁发宅基地证给农村居民。
总之,农村宅基地确权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是确保其财产权、人身安全和生计保障的重要措施。政府应加强相关部门的宣传和培训,加大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推动宅基地确权工作的进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