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律中,农村宅基地的继承和城市房产的继承有着不同的规定。下面是农村宅基地房产的继承方式和具体规定。
一、农村宅基地继承的主体
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归属于村民集体所有,而使用权属于宅基地承包户。因此,农村宅基地的继承存在两个继承主体:一个是宅基地承包户,另一个则是宅基地原所有者所属的村民集体。
二、农村宅基地继承的种类
农村宅基地的继承方式基本上有两种,即“按份继承”和“续承不分割”。
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各自拥有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因此,如果夫妻双方均享有宅基地使用权,那么在离婚时应当进行按份继承。此外,如果宅基地使用权人同时拥有其他非宅基地财产,那么也需要按份继承。
如果宅基地使用权人没有夫妻,或者是续承不分割。续承是指将农村宅基地所有权继承给宅基地使用人的后代或者近亲属;不分割是指继承权人不得将宅基地进行拆分或者转让。如果宅基地使用权人没有夫妻,或者夫妻在离婚后无人继承,此时需要继承人按照家庭关系,向宅基地原所有者所属的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续承。
三、农村宅基地继承的手续和注意事项
1. 宅基地使用人应当向户籍所在地的农村村委或者居委会提交书面继承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身份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材料。
2. 继承人应当注意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问题。只有继承了宅基地所有权,才能享有宅基地的整体权益。如果只是继承了宅基地使用权,则仅能享有使用权的权益,所有权仍归村民集体所有。
3. 继承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私自拆分、转让宅基地。
4. 在宅基地继承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和维权。如若遇到复杂繁琐、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咨询律师进行相关法律援助。
总之,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按份继承或续承不分割。同时,在继承过程中,继承人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注意宅基地归属问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