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由农村居民或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依法为农村居民和集体成员确认宅基地的土地。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土地产权,因此在农村宅基地使用、转让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在农村宅基地上建房居住,一般情况下,可以办理户口或迁移户口,但办理户口并不是必须的。农村宅基地身份证,需要在当地所在区乡村居委会办理,但不需要进行户口迁移,如果没有迁移户口,宅基地所有人的身份仍然是原户籍,但持有宅基地证可以证明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如果儿女已经成年,可以在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申请单独落户,以便享受个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等政策。但是,对于未成年的儿童,如果父母在农村宅基地上建房居住,他们的户口是不能在宅基地上落户的。此时,可以将户口落在离农村宅基地较近的居民点,以便方便上学和入学等事宜。
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属于集体,所以在宅基地使用上要遵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转让、出租或者改变用途。同时,一定要依据建房许可证的规定建房,根据农村宅基地使用规划进行建房,并遵守相关环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只有遵守这些规定和要求,才能够真正保证农村宅基地的合法性和使用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