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公共资源和社会利益的损失,因此立案是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较小,可能会采用行政或者行政处罚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较大,可能会涉及到刑事责任,需要通过立案、侦查、审判等程序进行处理。
具体来说,挪用公款的立案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涉案金额较大。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的金额较小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受到行政处罚,而不需要进行立案;如果金额超过了一定数额,可能会被定性为刑事犯罪,需要进行立案和法律追究。
2. 资料证明充分。立案需要有充足的证据和材料,以证明挪用公款的事实和涉案人的责任。这些证据可以包括收据、支票、银行账单、调查报告等。
3. 从事公共事业。挪用公款必须是从事公共事业的人员为其个人所用,才能构成违法行为。如果仅仅是个人挪用自己的财产,那么不算违法。
因此,挪用公款3万元是否会立案,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涉及到公共资源和社会利益的损失,而且证据充分,那么很有可能会被立案。如果金额较小,可能只会受到行政处罚。无论如何,挪用公款都是违法行为,需要给予严肃的法律处理,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