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是指双方因感情破裂而自愿协商,通过书面协议解除婚姻关系的方式。在协议离婚中,如果存在欺诈行为,会对离婚协议的效力产生影响,导致离婚协议无效。
欺诈行为是指在离婚协议中,一方利用欺骗的手段,让对方做出某种错误的决定而达到自己的不正当利益。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虚假陈述。即一方在协议内容中故意隐瞒某些事实或者编造虚假信息,欺骗对方达成协议。例如,在协议离婚中,一方虚假地称自己已经离开了目前的配偶,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离开,还在和原配过着婚姻生活。
二、威胁、胁迫。即一方利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对方在协议中做出某种不利于自己的决定,达到自己不正当的利益。例如,在协议离婚中,一方威胁对方,如果不按照自己的要求签署协议,就不给孩子生活费等。
三、财产诈骗。即一方在达成协议时,故意隐瞒自己全部或部分财产,或者虚授权利用虚假财产损失,导致对方签订了不利于自己的协议。例如,在协议离婚中,一方虚假地称自己的财产已经全部损失,让对方不得不在协议中放弃财产分配。
总之,在协议离婚中,如果一方利用欺骗的手段达到自己不正当的目的,另一方就可以对离婚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要求撤销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