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即使已经归还,也不能完全免除法律责任。通常情况下,挪用公款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其程度和后果取决于挪用的金额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挪用公款行为根据其挪用金额的多少被划分为三种情况:轻微挪用、一般性挪用和巨额挪用。轻微挪用一般指金额在一万元以下,一般性挪用指挪用金额在一万元以上但不超过五十万元,巨额挪用指挪用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轻微挪用公款的行为,其法律责任相对较轻,可能只会受到行政处罚,警告、罚款等,但如果被发现后能够主动向财务部门进行备案,及时归还已挪用的公款,也可以获得从轻处罚的可能。
但如果是一般性、巨额挪用公款,即使归还了相应的金额,也可能会被面临刑事起诉和惩罚。这是因为和轻微挪用相比,这两种行为的社会影响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加严重受损。另外,即使归还公款,也不能削弱犯罪事实的证实,也不能免去其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无论挪用金额大小,都将受到相应的刑事责任追究。唯一的区别在于,金额更小的挪用公款行为可能只会受到行政处罚,而可能会主动担责并归还挪用公款,而对于金额更大或者情节更严重的挪用公款行为,即使归还了相应的公款,依然可能会被判刑。因此,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时刻保持公正、明智、勤奋和诚实的原则,不得在任何情况下挪用公款,以免自己陷入法律的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