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农村发展中,农村宅基地盖小产权房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小产权房是指未经官方认可,由农民自行建造的房屋,通常不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可以获得房屋的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仅能拥有房屋的使用权。
小产权房的发展是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的。首先,由于农村人口流失,规模缩小,村庄资源空闲,自然而然的农村废弃了大量的宅基地,让农民自行建房屋成为了常态。其次,小产权房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需求,对于一些农民来说,尤其是那些房屋不符合标准或房屋建设许可不被批准的人来说,小产权房成了一种解决住房问题的选择。
然而,从长期来看,盖小产权房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小产权房缺乏合法性和使用保障,难以保证房屋的质量和安全。其次,小产权房破坏了集体土地利用的规划,会给土地利用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小产权房也会给其他农民带来不良影响。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类似于“小产权房比大产权房值钱”的这种现象。
因此,小产权房需加强监管和规范。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弥补一些不足之处,确保小产权房符合统一的建筑规范和质量要求,同时加强对其安全监管。此外,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农民房屋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了解新的房屋建设及其对农业及环境带来的影响,避免乱建乱盖,最大程度保护宅基地的利用价值。
总之,政府应该在监管和规范农村宅基地盖小产权房的同时,注重了解和解决农民真正的住房需求,维护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资源,为农民带来更多的资产收入。同时,农民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建设,建造更安全、更环保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