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农民的生产和居住的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居住、生活和生产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而在一些地区,宅基地确权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从立法的角度来看,在《宅基地条例》中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享有宅基地的收益,但不得出售、转让、抵押;同时,宅基地使用权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申请取得宅基地所有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宅基地往往是多代人的共同财产,权属关系复杂,因而确权难度较大。
那么,农村宅基地多少年不能确权呢?根据《宅基地条例》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时间应当是连续居住在宅基地上的时间,时间以宅基地所在地农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的宅基地管理和监督机构认定的时间为准。同时,《宅基地条例》还规定,宅基地使用者连续使用满20年并居住在宅基地上的,可以向村级组织申请宅基地使用权证书;若是申请宅基地所有权,也需要满足连续居住30年的条件。因此,一般来说,如果农村宅基地连续居住满20年或30年以上而未进行确权的话,就不得不面对权属不明、无法办理贷款等问题。
对于农民而言,确权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保障其对宅基地的合法权益,还能为其日后的生计提供保障。在确权方面,政府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大对宅基地产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保护力度,推行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等,以便为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