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使用的用于建设住房和生产设施的土地。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宅基地的规划和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宅基地分户进行了新规定。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宅基地红线要明确
农村宅基地的红线是指宅基地的边界线,规划建设时必须明确划定。按照新规定,在新建农村宅基地时,宅基地红线应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非宅基地方向扩张10米。即在宅基地边界外,剩余的土地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二、宅基地要确权
确权是指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确认和权属交易,包括建档立卡认定、土地使用证颁发等。农民持有的宅基地应当办理宅基地使用证。
三、宅基地可以分户
农村宅基地可以分户,但仍然属于集体所有。分户时,应当按照农村土地管理规定进行。
四、宅基地不能转让
农民持有的宅基地不得转让、出租或者抵押。如确实需要出售或转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获得土地使用权出让单位同意。
以上是农村宅基地新规定的主要内容。它们的实施,旨在进一步规范宅基地的分配和利用,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