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指的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公共财政资金被个人、团体或组织非法占用、挪用、私分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给公共财政产生严重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动摇社会稳定。
那么超过多少钱算是挪用公款呢?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与挪用公款的具体情况、性质、影响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的金额不是判断行为是否违法的唯一因素,而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只要存在“挪用”行为,就属于违法行为。
2.挪用公款的情节严重程度。挪用公款的行为情节越严重,其处罚也就越重。
3.挪用公款的性质。如果挪用公款的目的是非法牟利或者非法占用公共资源,那么其处罚也会更严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规定,数额较大并不是用于衡量违规金额的标准。无论数额大小,只要挪用公款是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公务人员身份利用职务之便,占有单位或者国家的财物,就应该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无论挪用公款的金额大小,都是违法行为,应该严肃追究责任,坚决维护公共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