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宅基地能否办证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规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确权、登记、交易和抵押,但是因为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在执行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农村宅基地办证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然而,自2021年3月16日开始,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11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房屋脱钩。同时,各地也多次发布相应政策,推进农村宅基地的证券化。
2019年4月1日,全国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地〔2019〕54号),提出了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全覆盖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全国将在2022年前完成1.5亿亩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并逐步开展登记和颁证工作。可以看出,农村宅基地证券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而在一些地方,农村宅基地办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内蒙古等地,已经开始实施农村宅基地证券化试点,推动农村宅基地登记和交易。在办理农村宅基地证券化的过程中,各地也在注重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对于若干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解决,例如合理划定宅基地面积,严格遵守审批程序等。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能办证的问题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正在加强确权登记工作,农村宅基地的证券化也在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