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财产分为两类,即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离婚后,夫妻双方可以协商如何分配夫妻共同财产,但如果协商不成,法院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裁决。个人财产则由各自所有。而离婚时婚内财产协议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在期间自愿达成的财产分配协议,离婚时可作为分配依据。
基本上,离婚时婚内财产协议是合法有效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婚姻法规定,如果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的财产明显少于另一方,且无法说明合理来源,另一方应当举证,证明该财产的来源,如果无法证明,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这一点在制定离婚时婚内财产协议时,需要双方注意。
此外,如果婚内财产协议中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但协议内容不合法,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将不予承认,不能作为离婚财产分配的依据。如离婚时,协议内容违反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则,或协议中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财产来源不明确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综上所述,离婚时婚内财产协议作为夫妻之间自愿达成的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是在制定协议时,双方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协议内容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切不可一味追求自己利益而忽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此外,为了确保协议的合法有效,最好在制定协议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法律意见,并通过公证机构进行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