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拆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很多人因为拆迁而被迫离开家园,这引起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法律纠纷。在很多情况下,当地政府会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协议,以规定被拆迁人应得的补偿和其他权益。但是,即使签订了拆迁协议,被拆迁人仍然有可能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拆迁协议并非绝对的约束力。虽然双方在签署协议时所达成的协议内容是双方共同认可的,但是当事人并不是完全不能撤销协议内容的。如果一方认为被迫签署协议,或者在签署协议时自己的权益被侵犯了,那么就可以考虑提起诉讼,以期在法律庭上得到公正的裁决。
其次,在拆迁协议中,政府通常会规定一些补偿和优惠,包括房屋和资产的补偿、安置优惠、就业保障等等。如果政府不能兑现这些协议,或者只部分兑现,被拆迁人则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政府履行协议,并赔偿损失。
除此之外,被拆迁人在签订拆迁协议前,应该事先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被拆迁人认为合法权益已经被侵犯,那么就应该寻求法律援助,以确保自己在拆迁过程中的权益。
综上所述,虽然签署了拆迁协议会影响诉讼的难易程度,但被拆迁人仍然可以提出诉讼,要求政府或其他相关方履行协议或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被拆迁人需要具备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