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部门在查挪用公款时,通常会遵循以下程序:
1. 审核资料:审计人员首先会审核相关资料,如财务报表、账户记录、发票、凭证、合同等文件。他们会仔细检查这些资料,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和迹象。
2. 采取调查措施:如果在审核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蹊跷,审计人员会采取进一步的调查措施。这包括对涉嫌挪用公款的人员进行谈话,了解事情的真相;查看相关文件的原件,排除可能存在的伪造情况等。
3. 分析数据:在调查过程中,审计人员会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如检查涉嫌人员的账户记录,查看资金流向等,找出异常的地方。
4. 初步结论:在收集足够的证据之后,审计人员会初步得出结论,确定是否确实存在挪用公款的行为。如果初步结论肯定,他们将继续深入调查。
5. 报告检查结果:一旦确定挪用公款的存在,审计人员会报告检查结果,并提供证据支持他们的结论。这份报告会提交给组织的管理层和监管机构,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追究责任等。
总的来说,审计部门在查挪用公款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确保处理结果合理、公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