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对个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也对婚姻使其变得复杂,有时候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比如协议离婚。但是,精神疾病能否协议离婚受到法律上的限制。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婚姻法中,只有符合法定 离婚 的条件,才能够协议离婚。法定离婚的条件包括:
1. 有外遇、虐待、遗弃或者其他恶劣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况;
2. 一方犯罪或者有其他行为致使夫妻感情破裂,且尚未与刑事责任承担完毕或者经民事诉讼判决决定;
3. 夫妻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请求离婚。
由此可见,精神疾病本身并不能作为离婚的法定条件。而疾病对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精神疾病导致婚姻无法维持,且两人自愿达成离婚协议,则可以通过法院审核后获得协议离婚。
但是,如果精神疾病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则需要由其法定监护人代表其进行协议离婚。同时,需要界定疾病对夫妻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影响,并限定其协议离婚的范围,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并不能单独作为协议离婚的法定条件。但如果疾病对婚姻存在影响,且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经审核后可以获得协议离婚。同时,需要保障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确保离婚协议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