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照顾、抚养和教育等权利和义务。但是,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抚养权是否存在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一般认为,十八岁是中国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在法律上,未成年人的抚养权是由父母或监护人行使的,他们负有照顾、抚养、教育子女的法定义务。但是,当子女达到法定年龄后,抚养权是否会消失呢?
实际上,较早的民事法律界定义认为,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或监护人的抚养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年满18周岁后终止。但是,这种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很多漏洞,因为许多未成年人在18岁之后还没有成年,例如他们还未走出学校,找到工作以及自力更生的能力不足等。
现今,法律界对于抚养权的理解已经更新。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未成年人期满十八周岁,进入民事行为能力。”这个规定说明年满18周岁并不等同于成年,而是一种从法律上产生了一定自主能力的状态。因此,即使年满18岁,父母或监护人仍然有责任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包括居住、教育、医疗等。
总的来说,抚养权存在与否并不取决于子女的年龄,而取决于他们是否成年以及是否能够自立。如果未成年子女仍无法自我照顾和照顾自己的权益,父母或监护人依然会对他们负有抚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