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务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之便,将国家或者单位的经费、资产、物品等侵吞或占有。这是一种严重的贪污行为,对于国家、单位和人民的利益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我国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是严惩不贷的,一般判多少年徒刑也是有一定标准的。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情况可以根据涉案金额的大小来判定刑期。如果涉案金额较小,一般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涉案金额较大,情节较严重,则会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具体的标准如下:
1.涉案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一般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涉案金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一般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涉案金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一般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涉案金额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一般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 涉案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一般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总之,挪用公款涉案金额越大,判刑越重。而且,除了刑期之外,还需要对罪犯追缴其非法所得,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为了避免受到严重的惩罚,任何人都应该自觉抵制贪污挪用公款的行为,保护国家、单位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