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离婚双方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愿达成的协议,是离婚过程中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进行协商的重要方式之一。离婚协议一旦生效,双方都应当认真履行,不得随意违反。
在离婚协议中,债务分配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债务问题。如果双方达成了共识,应当写入离婚协议中,否则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因此,离婚协议中关于债务的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男方被指定为债务的承担方,如果双方在协商过程中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协议的约定是合法有效的。在此过程中,男方应该认真审查自己的经济状况以及所承担的债务是否真实存在,确保自己能够承担这份责任。
如果男方无法承担欠款,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改变原来的约定。这个时候,法院会根据情况做出具体的判断,是否认为原来的分配是不公正的,进而进行修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男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无力承担原先的债务承担协议。
总之,离婚协议中对债务承担方的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男方承诺偿还债务,就应该认真履行这项协议,否则可能涉及到法律纠纷。如果有实际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协议进行修改,但这并不代表男方可以在协议生效前就擅自抵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