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自己位于农村的房屋、建筑物上的土地,是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权益,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涉及到宅基地传承问题,应依据国家法律及相关规定进行。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2条规定:“土地是国家的所有,但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由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因此,宅基地归农村集体所有,村民所拥有的宅基地仅仅是使用权。按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承包法》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承包期限为30年,期满后需要进行审批,符合条件的可以延长。
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传承给亲戚或直系血亲。侄子属于直系血亲。但是,宅基地不能随便转让给个人或单位,必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土地管理机构进行审批,并且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
如果村民想把自己的宅基地过户给侄子,就需要获得乡、村两级相关部门的批准,必须符合以下法律规定和条件:
1. 申请人必须是村里的永久居民,并持有合法的宅基地证。
2. 申请人所申请的转让宅基地必须经过公示程序,并取得群众的意见。
3. 转让双方必须系血亲关系,因此只能转让给直系亲属。
4. 需要交纳相关的税费。
总之,依法依规进行宅基地转让亦是村民的基本权利。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应当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家庭需要充分利用宅基地,为农村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