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利用自己在担任公职人员或者利用本人职务、职称名义所掌握的国家、集体或者组织的财产,用于自己或者他人的非法占有、支配、处置的行为。挪用公款是一种侵犯国家、组织、企事业单位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其犯罪后果十分严重。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应当以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担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利用本人职务、职称名义所掌握的国家、集体或者组织的财产,用于自己或者他人的非法占有、支配、处置,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的数额越大,犯罪的严重性也就越高。一般来说,挪用公款300元是一个比较小的数额,属于数额较小的情况,按照刑法规定,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涉及到违法所得使用情况、挪用的是公款、公物的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等情况,也可能对定罪量刑产生影响。
总之,不管数额大小,挪用公款都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职务上发现挪用公款情况时,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组织汇报处理。对于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惩罚,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职业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规范岗位职责,确保公共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