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现行婚姻法中,对于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名称的变更,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但是,如果是父母离婚后改名的情况,协议改名是可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通过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达成的协议,将孩子的名字改为另一种名称。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双方看法一致,做出了合理的改名意见,就可以不需要走法定程序来实现孩子的改名。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协议改名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协议改名需要遵循的是法律规定,如不得损害国家公序良俗等。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改名后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在某些场合的行为与受教育,故此,改名前也需要仔细权衡。
最后,如果父母无法协商改名,或是因为其他愿望等原因,需要进行法定程序的改名,也是完全可行的。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走这个程序同样能够实现孩子的改名。
总体来说,无论是通过协议还是法定程序,父母离婚后改名都应该有明确、合理的意见和方案,以确保孩子的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