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是农村居民的住房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地,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城乡融合的加速推进,农村宅基地的保护和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保住农村宅基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宅基地产权保护。当前我国宅基地保护制度仍然存在不少漏洞和问题,特别是在宅基地产权上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农村宅基地产权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宅基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防止宅基地被非法侵占或抵押,将有力地提高农村居民对宅基地的认同感和利用积极性。
其次,加强土地管理和用途监管。加强政府部门和农村居民对土地流转、承包和使用的监管,尤其是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方面加大监管力度。湖北的规定是在确保农民宅基地自用的前提下,其他用地如若违反政策,要坚决拒绝审批。而且,在农地承包方面也要严格执行,防止被劣质农房改造后,大面积争夺农民土地的苦涩局面。
第三,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制度,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同时,同时保障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集体经济和土地权益制度改革,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切实保护农村宅基地。
最后,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的宅基地的保护和利用规定,了解自身宅基地的权益和利用方式。从而增加农村居民对宅基地的保护意识和主动行动,实现法律监察与社会监察、自治机制的有机结合,努力把宅基地更好地保护起来。
综上所述,保住农村宅基地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改进和完善。人人同仁、紧密合作是我们保住农村宅基地的核心和全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