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涉及的金额较大,其定罪情节也较为严重。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中将公款挪用于非法用途的行为。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我国刑法是有明确的规定的。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为数额较大的,一种为数额较小的。根据公款的数额大小不同,其定罪量刑也不同。当公款数额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时,行为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不处罚金;当公款数额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或者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但是情节特别严重的,则行为人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判定挪用公款的量刑时,法院将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犯罪情节、所涉金额大小、社会危害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定罪和量刑。如果行为人认罪认罚并退缴全部挪用的公款,法院也可以酌情从轻判决,并考虑对其进行缓刑等处理措施。
总之,挪用公款这种违法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众利益,其定罪是必不可少的。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将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进行量刑,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执法力度,保护公款安全,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