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吞、挪用、私分、献礼、受贿等行为,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涉及数额较大的挪用公款行为需要进行立案调查和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挪用公款2万元是否需要立案呢?从法律角度而言,金额不应该是决定立案的唯一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如果这笔2万元不是个人的财产所在,而是属于公共事务的资金,那么就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例如,这2万元挪用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负责人、挪用的用途等等。如果涉及到公共权益、国家利益,挪用具有严重性,那么就必须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因为挪用公款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因此,如果挪用公款的情况确凿,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以示公正。同时,这也是保护公共财产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如果挪用公款2万元确实是违法行为,就应该进行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