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宅基地上建设住房和配套设施,属于给予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农村居民家庭有且仅有一块宅基地,不可买卖、租赁、抵押。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或国家所有,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转让、抵押、继承。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根据不同省份和县的规定而有所不同,但普遍要求不得少于200平方米。关于农村宅基地和房产证的关系,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宅基地是一块土地,而房产证是房屋的所有权证明。农村宅基地是承包经营权人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使用权,需要发放宅基证,这是土地使用权的证明,宅基证上会注明土地使用期限、宅基地所在位置等信息。而房产证则是房屋所有权人的所有权证明,房产证上注明房屋的地址、面积、产权人等信息。宅基地和房产证的关系是:在宅基地上建成房屋后,需要办理房屋的产权证或房产证,宅基地上的房屋所有权人可以申请领取房屋所有权证或房产证,证明自己对房屋的所有权。因此,农村宅基地是不等同于房产证面积的,我们可以把农村宅基地理解为房屋所在基础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是房屋产权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