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用地,自古以来便有,但它在我国土地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固定和合法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居民住房需求的不断增加,宅基地的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将宅基地政策作为保障农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来推进,注重规范宅基地制度安排,解决宅基地领取、使用、流转等相关问题。
近年来,我国宅基地标准也有所调整,不少地方提高了宅基地标准。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现在宅基地面积标准一般不低于70平方米,而且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农村居民户口,且人数不少于2人;
2.家庭没有农村宅基地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3.面积不得超过2000平方米或者按照农民实际需要适当超过2亩。
4.建房规模必须与土地面积匹配,满足农民住房基本要求,且不得用于非农业生产或经营。
上述标准会因地制宜调整,基本标准是农村宅基地规划和建设的基础,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区人口结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农民实际需求和政府的规划安排来灵活申领和规划。不少农民已经申领成功,在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下,享受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缓解了居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