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其刑罚的高低主要根据挪用金额的大小决定。一般而言,挪用公款金额在数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以拘役、罚款等轻罚;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人通常会被认定为犯罪,处以刑事处罚。
我国前几年修改的《刑法》规定,挪用公款五万元以上的,即可受到刑事处罚,其主要体现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
1. 挪用公款金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 挪用公款金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但不足一百万元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挪用公款金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可以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法院并非一定要根据挪用公款的金额来审判,而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性质、作案方式、情节等因素来量刑。同时,教育、纠正作用也是综合考虑的一个因素。如果犯罪人认罪思悔,积极赔偿所挪用的公款,法院考虑到其悔过表现,可以适当减轻处罚。反之,如果犯罪人还有其他犯罪行为或者拖延赔偿时间,法院可能会给予更严厉的处罚。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数额越大,被判刑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时,挪用公款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坚决抵制挪用公款这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