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是指以个人或团体身份挪用国家或组织的公款、贷款、捐款或者其他经费的行为。挪用公款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破坏行政机关职能和形象,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因此,对于挪用公款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根据我国《刑法》中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2000元以上的,即构成了刑事犯罪。而挪用公款的刑罚量刑,是根据公款数额的大小来决定的。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在3500元左右,那么会判多久呢?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2000元以上,不超过5000元的,应当判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也就是说,如果挪用公款3500元左右,那么根据法律规定,会被判处拘役或管制,以及处罚金。
具体来说,拘役是指被判处在宣告刑罚后,被限制人身自由、在指定的场所服刑的刑罚。而管制是指被判处在法定时间内,每日按规定时间在规定场所监视的刑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不超过六个月,管制的期限不超过一年,所以如果挪用公款3500元左右的行为被定罪,很有可能会被判处几个月的拘役或者一年以内的管制。
除了行政拘留和管制外,被定罪的人还需要缴纳罚金作为惩罚。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罚金的数额应当根据犯罪所得数额的大小来决定。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在3500元左右,那么被判处的罚金很可能在数千元之内。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一旦被定罪,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挪用公款3500元左右,那么可能会被判处几个月的拘役或者一年以内的管制,并处罚金作为惩罚。相信这样的惩罚对于挪用公款的人来说已经足够有教育意义和威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