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项违法犯罪行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定义和惩罚标准会有所不同。以中国为例,中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在使用、保管、管理和分配财物过程中,侵吞、盗用、挪用公款或者使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违反这种规定的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关于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中国刑法对此有明确规定。据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数额特别巨大的挪用公款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那么,何为数额特别巨大呢?该法律规定,数额特别巨大是指金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挪用公款数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就会被认为是数额特别巨大的犯罪。而如果数额在100万元以上,就构成较重的犯罪,需要加大惩罚力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挪用公款犯罪不仅仅是针对当事人个人,还可能涉及到其他人的财产利益和国家资金安全等方面,其犯罪后果十分严重。因此,为了避免触犯法律,每个人都应该谨慎管理自己手中的财物,不要将公款作为个人物质消费或其他不当用途。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更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人民利益服务,保障公共财产的安全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