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拆迁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政府权利、个人及企业财产权利、国土资源等众多变量,所以在拆迁过程中,拆迁协议的签订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强调的是,拆迁协议签订之前,一定要先核实协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通常情况下,拆迁协议都需要公证,很多地区也要求拆迁协议必须在正式签约前在区县级市场监管、公证和律师行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公证是国家法定的证明活动,公证人是由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他们在签约过程中会审查相关文件和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对当事人的身份和行为进行核实和证明。其作用是确保拆迁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约束双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的时间内履行协议,防止诈骗、欺骗等行为的发生。同时,公证还可以提高签约方的诚信度,防止恶意拖欠甚至拒不履行协议的情况发生。
如果没有公证,就难以保证双方当事人都能够遵守协议的内容,特别是在拆迁过程中各方利益交织的情况下,更需要公证的帮助进行协调和监督。
总之,在签订拆迁协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协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并务必进行公证。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各方权益,让拆迁协议更加的可信和有力。同时,公证可以让当事人都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不会违约或者出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