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被发现,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中国,挪用公款是属于贪污犯罪的范畴。挪用公款不仅侵害了国家的财产利益,而且也损害了公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公信力,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因此,挪用公款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需要赔偿受到损失的人或者单位。
首先,挪用公款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的犯罪分为两种:单位挪用公款罪和个人挪用公款罪。对于单位挪用公款罪和个人挪用公款罪,依照法律规定当然都要承担相应的惩罚,包括罚金、拘役、有期徒刑等。对于涉及很大的金额、情节严重的案件,甚至会被判处死刑。此外,挪用公款者还需要负担追缴的责任。即被追缴挪用的公款,必须原数归还国家财政,否则将面临继续追缴和法律责任的压力。
其次,挪用公款者还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在挪用公款余波未了之时,挪用公款者还需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挪用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公款的使用者需要承担赔偿全部的损失,包括被损害人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等方面的损失。 如果被损害人是一个单位,那么公款的使用单位需要向该单位赔偿。如果被损害人是个人,则公款的使用者需要向个人赔付。总之,在挪用公款时,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或行业规范,否则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和经济后果。